在選煤公司文家坡選煤廠,一場由智能化驅動的變革浪潮正席卷裝車配煤環節,曾經依賴人力、滿是艱辛的傳統作業場景,如今已被高效便捷、科技感十足的全新模式所取代,不僅為生產運營注入澎湃動力,更實實在在地減輕了員工的勞動強度。
走進如今的裝車站,不見了往昔人頭攢動、工人們忙碌穿梭于設備間的“熱火朝天”、略顯疲憊的畫面。取而代之的是一間窗明幾凈、擺滿電腦顯示屏與操控臺的智能化集控室,這里便是如今裝車配煤作業的“智慧大腦”。
“以前啊,裝車配煤可是個體力加技術的雙重考驗活兒。”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楊龍飛回憶起往昔,感慨萬千。“每接到一批訂單,得先手工核算煤種配比,要在各個煤倉之間來回跑,盯著設備放煤、手動調節流量,遇上煤質有點波動,還得反復調整,一天下來,渾身都是煤灰,骨頭像散了架似的。”在傳統作業模式下,人工操作的不確定性因素眾多,配煤精準度較難把控,一旦訂單集中,加班加點便成了家常便飯。
而隨著智能化改造的推進,這些難題便迎刃而解。如今,負責裝車配煤的工作人員只用坐在集控室內,盯著電腦屏幕,操作定制化的配煤軟件。在接收到新的裝車訂單后,只需輕點鼠標,輸入配比,系統就能根據配比調整配煤方案,并自動生成設備運行指令。
“現在可輕松太多了,系統自動規劃好一切,皮帶運輸機、給煤機等設備都聯動起來,按照設定好的配比有條不紊地工作,我們只要監控著運行狀態,確保不出差錯就行,勞動強度降了好幾成,而且配煤準確性比以前人工操作高多了。”董少雷笑著說道,話語間滿是對智能化改造的認可。
不僅如此,智能化系統還具備實時自我診斷與預警功能,一旦設備出現異常運行參數、煤流堵塞或者配煤比例偏差等情況,集控室立刻會響起警報提示,工作人員能夠第一時間采取措施進行處置,有效避免了生產事故與質量問題的發生,保障了生產作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任騰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