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的“防疫”愛情
基層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線,廣大基層干部堅守崗位、日夜值守,擔子重、壓力大。這一次,我們深入一線,為您講述這一對小夫妻的堅守,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守住阻擊戰的大后方!
——筆者
在我們公司某運營中心有這么一對90后小夫妻,妻子是一名核算員,丈夫是一名技術員。她當媽媽了,家里多了一個“小棉襖”。更是因為公司項目開拓的需要、丈夫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升官”了,成了另一個項目的負責人,要去幾百公里外的地方上班。因為疫情,他們成了“隔屏”愛人,雙方只能用手機傳遞著家的溫暖……
“我記得你是年前去的天津,當時你是怎么想的?”,筆者問。
“天津項目是我感情比較深的一個項目,我原來是水煤漿廠的一個中控員,2016年過來調試設備,和廠家、工程單位學習,到最后由我們自己人平穩運行,當聽到甲方領導說陜煤比國字頭(指一起參建的央企單位,這個項目也是我們公司第一個對外項目)的那些人強時。我的心里是無比自豪的”,他說。
“我記得他年前去的天津,你記得是什么時候嗎?” ,筆者又問妻子。
“2020年1月1日,到現在還沒回來過。”她毫無思考地說。
這是一對90后的小夫妻,他可能還在學習如何做一名奶爸,她還在努力地成為一名優秀的媽媽。
因為工作,他選擇了前行,她選擇了堅持。
因為疫情,他們選擇了堅守……
一場疫情打斷了多少異鄉人的鄉愁。春節假期延長了,她原以為他能回來休息幾天,沒想到他卻回復,“疫情拐點未至,我還不能歇。這里還需要我……”深夜他又問了句,“家里還有菜嗎?我很擔心你們。”眼淚悄悄地流下,她卻自己哽咽回去了,不讓他擔憂就是對他最好的愛的表達。
“丈夫守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方,我也要盡己所能守住他的后方。”她話不多,卻句句暖人。
“31號到現在沒回家,當接到公司通知的時候,內心有多一半是激動、還有一小點遺憾。激動的是年輕人就該好好干一番、趁年輕,不舍的是還有媳婦和兩歲多的孩子,我要是走了,媳婦不僅要上班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很辛苦”他說了,筆者哽咽了。
“這么長時間沒回家,你想對家人最想說的話是什么”,筆者又問。
“感情不會表達,就一句樸實的話:媳婦,想你和娃了。”
……
他叫唐昊,她叫薛風琴。他們是標準的90后夫妻,也是真實的九零后愛情,樸實無華,卻真摯動人。
前方沖鋒陷陣,后方堅強保障,我們堅信,我們定能戰勝疫情,一家人定能早日團圓。不只是他們,新型能源神木分公司有太多這樣一個個默默的奉獻者,一顆顆“螺絲釘”,身邊的每個人都在為疫情防控努力著、辛勞著,我們感動“九零后”愛情,我們致敬奮斗者!(新型能源神木分公司 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