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羊道三部曲》有感
第二次讀《羊道三部曲》了,與《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遙遠的向日葵地》相比,三部曲更促使人思考生命。
哈薩克族人民固執地生活在那片大地上,讀他們,讀生命最原始最純粹的狀態,讀世界上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作者李娟,一個外來的漢族人突然闖進哈薩克族人民的世界里,以克制、平靜、樸實、簡約而又幽默、富有畫面感的筆觸講述了牧場的故事,最難得的是她從不以自己為唯一正確,而是近乎客觀的平靜講述,她用最樸實的語言構筑最純潔的世界,文字間充滿信仰般令人平和的力量。在李娟的筆下,既可以為生命的偉大和永恒高唱贊歌,又可以為生活細節捧腹大笑,生命如是,渺小、脆弱,生命里總有我們的熱愛和堅持。
從冬到春,從春到夏,人們遵循著自然本真的規律遷徙流轉,結婚生子、趕羊放牛、不慌不忙、追隨日升月落的一生,欲望稀少的一生。他們的世界中,沒有理所應當,只有生所應當,不用怕耽誤時間,不用著急提高效率,每天帶著牛羊好好活著即一切。他們整天的生活,放牧、干活、請客、睡覺、進城,就這樣簡單,我們看來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事情,在他們就是生命最重要的事情,這已經夠了不是嗎?我只覺得自己長久以來追逐的生活庸俗又狹隘,可這又能說明我不好嗎?不過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是對自我生活的否定,而是在對比中互相吸收。
在阿勒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干凈與骯臟時刻轉換,水做著恒久運轉的搬運工。一只鐵盆既用來揉面團,也用來放干牛糞,此時此地,大自然做著最基礎最普遍的物質轉換,臟水滲入大地,復又冒出地表,羊兒啃食青草,羊糞滋養大地。我難以想象自己活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向往那樣美麗的夜空,憧憬那樣奇幻的世界,但那樣的純凈和孤獨也許會讓我發瘋吧。
我透過一扇窗以窺看哈薩克族人民的生活,也最大限度地摒棄自己的思維作客觀的觀照,我看到他們的從容不迫,看到他們的辛勤忙碌,看到祖祖輩輩似乎無窮無盡要這樣生活下去,我的擔憂、作者李娟的擔憂都是多余的,即使明天要啟程搬家,今天也還是應該過好今天的日子,今天衣服臟了就換新的,搬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應該從容優雅,盛裝出席,懷著平和的心,騎馬趕羊。我和作者一樣,心疼那條因為過不去河而被丟棄的小狗懷特班,心疼那只有歡喜悲哀的小羊羔被端上了飯桌。但其實這樣的悲憫多么多余!生存法則經過多少年才終于形成,外人的懷疑真顯得荒唐可笑!
人們經由放牧達到生存目的,于是他們唱歌跳舞,悠閑度日,生命如此豐盈。燈紅酒綠的城市里,有人來不及滿足食物和睡眠匆匆謀生,而日月星辰仍慰藉幾顆心靈。如果世界上有什么是永恒的話,只能相對來說,相對于你和我,天地永恒,日月永恒,煩惱永恒。挺好的,永恒之物給世人安慰,看吧,頭頂又是朗朗星空,銀河穿梭,星子明滅。而近處,春已來,日漸暖,可以忙著吃喝就好。
愿我們都有實現自身豐盈、放肆手舞足蹈的一刻。(選煤公司檸條塔選煤廠 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