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立足袁大灘選煤廠,著眼全體職工日常,我們又該如何當好“勤儉標兵”,爭當時代弄潮兒?
當好“勤儉標兵”第一招:勤為思想“清清塵”。“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淳樸可以培養高尚的品德,反之,奢侈貪欲只會讓人墮入“道德深淵”。在勤儉之路上,提升職工的思想境界非常重要。在革命戰爭時期,我們的先輩們以天為被、地為床,在糧食稀少的情況下曾“吃樹皮、嚼草根”,對“紅米飯、南瓜湯”更是節約珍惜,不浪費一點一滴。
但反觀當下,不少職工的思想已然蒙上“奢侈”的灰塵。在工作與生活中,行奢侈之風、享樂主義,處處以“攀比奢華”為榮,時時以“樸實節儉”為恥,浪費“群眾的糧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全體職工應當時刻自省,抵抗住“奢侈浪費”的“侵蝕”,與老革命、老前輩共同憶苦思甜,學習“飽時不忘餓時饑”“一針一線不多拿”的思想,掃去思想“塵埃”,大聲對“奢侈”說“不”,對“浪費”按下“終止鍵”。
當好“勤儉標兵”第二招:立下勤儉“風向標”。全體職工不僅要在思想上勤儉,更要做行動上的“先鋒者”,領導干部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呼吁感召全廠職工共同節儉節約。“光說不做假把式”,每位職工都必須率先做好“勤儉排頭兵”,以身示范,由己出發。如果全體職工都可以在行為舉止上節儉自持,那么就可以帶動家里人、感染身邊人,從而達到呼吁全社會的效果,營造出人人為勤儉的氛圍。如果將勤儉品德納入職工的考核考察范圍,讓勤儉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帶動群眾共同參與這場“勤儉大賽”,是不是更能事半功倍呢?
當好“勤儉標兵”第三招:謹慎對待“細微處”。袁隆平院士曾經說過,“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一粒糧食”看似微不足道,但積少成多也是能夠維持無數人生存的口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職工會忽視生活中的小細節,認為這樣無傷大雅,今天浪費一碗飯,明天多點一份湯。長此以往,小細節上的忽視會讓其成為一名“浪費大戶”而不自知。
實際上,勤儉并沒有那么“高大上”,反倒十分“接地氣”,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可以是聚餐時的按“需”點餐,也可以是洗米做飯的量“粒”而出,還可以是公費的適“度”而行。只要我們注重節儉的細節,常懷“慎小慮微”之心,養成“點滴不浪費”“小處也節約”的習慣,便是為勤儉事業增添一磚一瓦。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與勤儉品德息息相關,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與厲行節約一脈相連,一個家庭的富足幸福與克勤克儉唇齒相依。
今年,我國在戰疫、戰洪、戰貧中更需要落實好勤儉,只有這樣,方能讓國家與國人共渡難關。也許,我們未能沖在為國貢獻、為社會出力的最前線,但守護好祖國的“大后方”,保護好“大國糧倉”,自覺繼承與發揚勤儉作風,當好“勤儉標兵”,帶頭弘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優良傳統,用實際行動引領“勤儉為榮”的時代新風尚,爭當時代的弄潮兒,這又未嘗不是一種貢獻?(選煤公司袁大灘選煤廠 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