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評
嘉興重磅補貼出臺,地方、長三角氫能熱再添一把火。
二
政策法規
貴陽:貴州省內首個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征求意見。5月24日,《貴陽市汽車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示。根據意見稿,貴陽市商務局為貴陽市汽車加氫站市級行業管理部門并負責汽車加氫站發展專項規劃,區(市)縣及開發區商務部門牽頭做好本轄區內加氫站行業管理工作。
嘉興:2021年,加氫站最高補貼400萬元。5月25日,嘉興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嘉興市 2021 年度省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獎補資金使用操作細則》通知。《通知》提出:在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燃料電池汽車按不低于中央財政補貼標準的1:1給予地方配套補貼;充換電(加氫)基礎設施方面,①社會公用充電站按額定充電功率400元/千瓦標準進行補貼,且平均至每個充電樁不超過15000元;社會公用換電站按額定充電功率400元/千瓦標準進行補貼。②對加氫站(固定式)按實際設備投資額的20%進行補助,金額最高不超于400萬元。③個人自用充電樁于報裝后給予一次性600元/人的充電費補貼;充換電服務方面,以充換電設施運營企業接入“市級充電基礎設施智能服務平臺”統計的2021年度充電量為基準,按照每千瓦時0.15元標準給予充換電設施運營企業補貼,對高速公路服務區、綜合供能服務站等區域內的保障型充換電設施將補貼標準提高至0.25元/千瓦時。
三
行業觀察
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成立。5月24日,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聯盟由上汽集團、吉利控股集團、奇瑞控股集團、江蘇省汽車工程學會牽頭,三省一市共73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響應成立,涉及電池、電機、車聯網、軟件等行業上中下游企業。
大連國資委:日前,依據2020年T/CATSI 02 007-2020《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團體標準設計制造的首款國產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復合材料氣瓶相繼在大檢集團下屬大連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順利完成了全部型式試驗項目的檢測和試驗。該國產氣瓶由沈陽斯林達安科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是目前我國第一款70MPa塑料內膽復合氣瓶產品。
寧夏:5月25日,寶廷加氫站正式投運。該站位于寧夏自治區寧東化工園區,是寧夏首座投運的加氫站,也是西北地區首座集充裝與加氫一體的氫氣子母站;該站加注能力可達500kg/天,具備2500標方/小時為魚雷管束車充裝的能力,每天可為50輛氫燃料電池重卡車加注氫氣。
舟山:5月26日,首批氫能源公交車在六橫投運。此批氫能源公交車由東莞中汽宏遠汽車有限公司打造,搭載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51KW氫燃料發動機,頂部設有6個氫氣罐,儲氫含量能夠達到19.8公斤,續航能力約350公里。
佛山南海:5月26日,省內首艘氫能游船仙湖1號下水,該船載客20-30人,采用攀業氫能源30kW氫燃料電堆,續航可達10小時;鴻基創能燃料電池高性能膜電極產業化項目(注:預計漿料設計產能50公斤/天,CCM產能8000片/天,MEA產能8000片/天,膜電極質檢8000片/天)、全球(南海)氫能產業榜單項目等5個氫能項目集中簽約,仙湖氫能科創中心、仙湖氫能商學院、中氫科技產業園等載體集中掛牌。
無錫:華潤燃氣堰裕路加氣加氫站正式投運。5月27日,江蘇省首座加氣加氫合建站——無錫華潤燃氣堰裕路加氣加氫站正式投運。該加氣加氫站位于無錫市惠山區,加氫能力為550公斤/天,可滿足每天20-3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加注需求;加氣能力為8000立方米/天, 可滿足每天300輛CNG汽車加氣需求。
四
企業動態
科威爾:擬投2000萬元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以提升氫燃料電池行業產品開發和驗證能力,提高氫能和燃料電池測試裝備的技術水平和市場認可度,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中集安瑞科:投1億開展焦爐氣制氫。子公司中集安瑞科(深圳)與鞍鋼能源科技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億元,雙方各出資人民幣一億元,分別占50%的股權比例;合資公司將開展焦爐氣制液化天然氣(LNG)聯產氫氣項目,項目位于遼寧省營口市,一期預計年產12.5萬噸LNG和2400萬方氫氣,最早將于2022年三季度投產。
氫藍時代動力:5月25日,與朔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合作建設規?;茪?、儲氫設施,以氫能作為多能融合的載體,打造能源互聯網的“源網荷儲氫”示范項目;加快培育本地氫能產業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創新鏈,打造多渠道、多元化氫能供應體系及多場景氫燃料電池示范應用。
雪人股份:擬非公開股票募資6.7億元用于氫能項目建設,其中,4.5億元將用于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占比67.16%;1億元用于氫能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占比14.93%;剩余1.2億元作為補充流動資金使用。
中國石化:鄂爾多斯1萬噸/年綠電制氫項目已列入內蒙古自治區2021年重點項目,規劃2022年全面建成投產。
五
海外動態
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BMBF):投資570萬歐元啟動《H2 Atlas:非洲綠色制氫的潛力》項目,開展西非可再生能源制氫可行性研究,該項目期為2020年至2022年。
?rsted:與浦項制鐵在P4G峰會上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就可再生氫的潛在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
PowerCell:推出PowerCellution Marine System 200,其為工業化的高功率燃料電池模塊,每個模塊的功率為200kW,可并聯以實現MW級的功率;該模塊重量輕、結構緊湊,專為船舶電氣化應用開發。
RWE:與BASF合作開發一個新的2GW海上風電項目,用于制氫。
Daimler Truck:與殼牌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氫燃料補給基礎設施,并在歐洲部署燃料電池卡車;到2030年,雙方將在鹿特丹、漢堡和科隆之間建設1200公里貨運走廊,建成150個加氫站,投放5000輛梅賽德斯-奔馳重型燃料電池卡車。
康明斯: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亞-拉曼查(Castilla-La Mancha)建立PEM電解槽工廠用以生產綠氫,該工廠投資5000萬歐元,產能約為500 兆瓦可擴展至1吉瓦,預計于2023年投產。
來源: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 整理: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