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2日在京召開的“光伏行業2021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侯建仁指出,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光伏產業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同時也面臨同質化競爭較嚴重、基礎研發有待提升等諸多挑戰。
侯建仁表示,光伏產業是全球主要國家高度重視和競相發展的新興產業,我國光伏產業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決策部署和業界共同努力下,已經成為為數不多可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有望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出,2020年,盡管遭受新冠疫情沖擊,以及多晶硅光伏玻璃等出現階段性供應短缺,中國光伏企業依然憑借頑強的韌性,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作為光伏制造業服務管理部門,今年以來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推動光伏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據侯建仁介紹,今年,工信部加強行業規范引導,上半年發布了新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進一步推動了光伏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行業發展水平;推動產業智能升級,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推動行業創新應用,開展第二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指導開展行業熱點問題應對,針對大宗商品物流價格上漲,匯率波動的情況,指導幫扶行業協會多次組織有關企業召開專題座談會,推動上下游加強交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完善光伏標準體系,啟動太陽能光伏產業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修訂,指導行業協會標準與行標國標等加強銜接。
侯建仁表示,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上半年,中國光伏產業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達到23.8萬噸105GW、92.4GW、80.2GW,分別同比增長16.1%,40%、56.6%、50.5%。
不過,侯建仁同時指出,“要看到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仍然面臨內外諸多挑戰,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基礎研發有待提升,前瞻技術儲備、相對不足,供應鏈協同期待加強,發電消納面臨挑戰,國際貿易環境依然復雜。”
“未來,光伏產業發展存在的挑戰,更充滿了機遇。”侯建仁表示,“總書記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統領目標,以及‘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具體目標,為光伏產業指明了前進方向。”
侯建仁指出,為深入貫徹建設制造強國,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部署,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將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加強行業規劃,發揮大國大產業、大市場的優勢,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可再生能源產業等十四五發展相關規劃,研究制定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二是持續引導產業智能升級,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加快研究接續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進一步推動智能光伏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推進智能光伏創新升級和行業應用。
三是持續做好行業規范管理,繼續實施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鼓勵產業技術進步,引導產業規范發展。
四是加快產業技術攻關,統籌資源,引導行業加強新興技術儲備,加快布局新一代低成本高效電池技術,鞏固產業鏈、供應鏈,突破核心關鍵材料與設備,提升我國光伏產業領先優勢。
五是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快標準體系,修訂與貫徹實施推動電池組件尺寸的關鍵標準,支持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產業在技術、人才標準等方面深化國際合作,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
來源:能源發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