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評
硅片價格下跌,光伏產業鏈價格開始松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將提速。
二
政策動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
國家發改委:協同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修復。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到,協同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修復。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利用沙漠、戈壁、石漠化以及荒坡荒灘等地區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探索可再生能源發展與流域治理、生態修復、特色產業發展有機融合的新模式。
印發《售電公司管理辦法》。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售電公司管理辦法》,其中提出,售電公司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通過電力市場購售電,可通過電力交易平臺開展雙邊協商交易或集中交易,按照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有關規定,承擔與年售電量相對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
財政部:下達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385億元。近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通知》顯示,針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本次將安排3,847,926萬元資金,其中包括:2016-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清算資金998,394萬元;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清算資金1,018,501萬元;2019-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預撥付資金1,831,031萬元。
四部委: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光伏覆蓋率達50%。11月19日,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印發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促進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可安裝光伏屋頂面積力爭實現光伏覆蓋率達到50%;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新建公共機構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標準。
山東省:三年新增2.5億m2 綠色建筑。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山東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其中提出:推廣綠色節能建筑,新增綠色建筑2.5億平方米。
河北省: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規模達3GW。近日,河北省發改委發布《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公示》,對擬納入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予以公示。本次擬安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3個、300萬千瓦,其中光伏150萬千瓦、風電150萬千瓦。
寧夏:擬開展新型儲能項目試點,調峰補償0.8元/kWh。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開展新型儲能項目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擬在吳忠市、中衛市及寧東基地建設一批新型儲能試點項目。2022、2023年度,給予儲能試點項目0.8元/千瓦時調峰服務補償,每年調用完全充放電次數不低于300次,并在輔助服務市場中不考慮價格排序,優先調用儲能試點項目。
蘇州吳江:光伏最高補貼1元/瓦,儲能0.9元/度。11月19日,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吳江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對2021年7月至2023年底期間并網發電,且接入全區光伏發電數字化管理平臺的光伏和儲能項目進行補貼:工業企業分布式光伏項目應用方(屋頂方)補貼0.1元/千瓦時,補貼項目1年的發電量;居民屋頂光伏項目按1元/瓦對投資方進行一次性裝機補助;學校、醫院、黨政機關和村(社區)等公共建筑屋頂光伏及其他項目補貼投資方0.2元/千瓦時,補貼2年發電量;對實際投運的儲能項目,按照實際放電量給予運營主體補貼0.9元/千瓦時,補貼2年放電量。
三
行業觀察
生態環境部:項目業主CCER所有權受法律保護。針對近期部分地方政府強占新能源企業碳指標的行為,生態壞境部明確,項目業主參與溫室氣體減排的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地方政府無權對項目業主參與溫室氣體減排的正當權益進行限制或收歸己有。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未來10年,儲熱裝機容量將增長到800GWh以上。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的《儲熱創新展望》報告預測,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在發電總量中將占據60%以上的比重,在這樣一個能源系統中,儲熱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到2030年,全球儲熱市場規模將擴大三倍,在未來10年,儲熱裝機容量將增長到800GWh以上。
硅片價格跌幅擴大。硅業分會消息,本周M6單晶硅片(166mm/170μm)價格區間在5.25-5.40元/片,成交均價降至5.38元/片,周環比跌幅4.94%;M10單晶硅片(182 mm /175μm)價格區間在6.20-6.45元/片,成交均價降至6.36元/片,周環比跌幅5.64%;G12單晶硅片(210 mm/170μm)價格區間在8.70-9.00元/片,成交均價維持在8.93元/片,周環比持穩。
10月,全國光伏利用率97.4%。11月23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公布2021年10月全國新能源并網消納情況,10月份,全國光伏利用率97.4%,風電利用率97.2%。
四
企業動態
亞太電協:辛保安正式接任2022至2023年主席。11月25日,為期三周的第23屆亞太電協大會閉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辛保安以視頻方式出席大會并致辭。會上,辛保安正式接任2022至2023年亞太電協主席。
國家電投:李啟釗任綜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11月25日,國家電投綜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召開干部大會。大會表示,經國家電投黨組研究決定,李啟釗任國電投綜合智慧能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高清潔任國電投綜合智慧能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60億元打造的光儲實驗平臺首期投運。近日,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的首個國家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首期建成。該平臺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承擔建設和運行管理,“十四五”期間投資約60億元。
國網新源:浙江泰順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獲核準。11月25日,國網新源浙江泰順1200兆瓦抽水蓄能項目獲浙江省發改委核準。這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后,首個獲得核準的抽水蓄能項目。
五凌電力:簽1.27GW整縣光伏項目開發合作框架協議。11月23日,湖南城步縣與五凌電力有限公司簽約整縣光伏項目開發合作框架協議。據悉,西巖、茅坪、土橋農場管理區等鄉鎮(場)地面光伏和全縣屋頂光伏項目,可開發光伏約1270MW,總投資65億元。
蔚來:攜手殼牌共同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11月25日,蔚來宣布與殼牌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開展電動汽車能源領域的合作。根據協議,蔚來和殼牌將共同推進充換電設施的建設與運營。
晶澳科技:異質結高效電池中試線將在今年末或明年初試產。11月24日,晶澳科技于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積極準備異質結高效電池的中試線,按計劃將在今年末或明年初試產。
科華數據:與億緯鋰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1月24日,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廈門科華數能科技有限公司與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橫店東磁:4GW高效大尺寸單晶電池項目投產。11月25日,橫店東磁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2月5日召開的第八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公司關于投資年產4GW高效大尺寸單晶電池項目的議案》,項目投資估算122,600萬元。目前,該項目生產線已建設完成并逐步投入生產。
大全能源:將3.5萬噸多晶硅項目的投資總額增加至40.88億元。11月25日,大全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使用部分超募資金增加募投項目投資額的議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資金約57,573.79萬元將“年產35,000噸多晶硅項目”的投資總額由 351,188.84 萬元增加至 408,762.63 萬元。
五
海外資訊
美國ITC:建議延長201關稅。11月24日,關于201關稅延期問題又起爭論。周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在一份公告中表示,美國國內太陽能制造商的救濟仍然是必要的,并建議延長對太陽能電池、組件的201條款關稅。隨后,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針對這一消息發表意見,表示這一關稅將破壞美國太陽能產業就業,并破壞美國清潔能源目標。
伊朗:未來四年,計劃建設10000兆瓦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德黑蘭時報》11月20日消息,伊朗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組織負責人卡瑪尼表示,該國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在全國范圍內建設總容量達到10000兆瓦容量的新可再生能源發電站。
日本:研發出更安全的鋰電池,不用擔心起火事故。日本一個研究團隊研發出以水代替可燃性有機溶劑材料、用納米級鉬系氧化物做負極的新型鋰離子電池。這種電池沒有著火風險,并可快速充電。
韓國: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2.82GW光伏裝機容量。據韓國能源機構(KEA)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韓國第三季度新增光伏容量677MW,去年同期新增裝機容量為1,153MW,增速較去年放緩。2021年前三個季度累計光伏裝機容量2,828.3MW。分析師表示,韓國太陽能光伏裝置數量下降的原因可以歸結為許可審批被推遲,以及地方政府增加和擴大選址限制,進而導致了市場萎縮。
Energetica:申請破產。近日,奧地利光伏組件制造商Energetica向克拉根福地區法院申請破產。根據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負債金額為2480萬歐元,無法繼續履行其當前支付義務。
捷克國家能源集團:收購太陽能開發商Belectric。德國競爭監管機構近日表示,德國能源公司萊茵集團RWE將子公司太陽能光伏電站開發商Belectric出售給捷克國家能源集團CEZ。
來源:中國能源報